职业病防治 有限空间作业留心无形杀手 职业病防治 有限空间作业留心无形杀手 [定义]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9号《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中规定)。
[事发地点种类] 常见的有限空间有炉、塔、釜、罐、槽车、以及管道、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船舱、地下仓库、储藏室、地窖、谷仓等。青浦区范围内主要有限空间作业包括窨井作业、下水道疏通作业、储水池污泥清除作业、地下仓库作业、部分制药厂储罐等 [事故原因分析] 通过对有限空间典型事故的分析,引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因缺氧而导致窒息死亡;因直接吸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有毒气体中毒而死。而在不少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事故更往往是因盲目救人而导致伤亡进一步扩大,由“小事故”酿成“大灾难”,然而因缺乏密闭空间安全常识而导致伤亡事故的例子不胜枚举,一次次的悲剧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预防措施]
如何提高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下的安全系数,《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作了详细的规定: (一)工贸企业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并经本企业负责人批准。 (二)工贸企业应当按照有限空间作业方案,明确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及其安全职责。 (三)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检测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 (四)有限空间内盛装或者残留的物料对作业存在危害时,作业人员应当在作业前对物料进行清洗、清空或者置换。经检测,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的要求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五)工贸企业应当根据有限空间存在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为作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教育监督作业人员正确佩戴与使用。 (六)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①保持有限空间出入口畅通; ②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 ③作业前清点作业人员和工器具; ④作业人员与外部有可靠的通讯联络; ⑤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 ⑥存在交叉作业时,采取避免互相伤害的措施。 |